名医解密银屑病:一文读懂银屑病生物制剂的特色和优势

来源:海上名医

 
随着治疗银屑病的白介素-17A抑制剂进入医保,很多银屑病的银友用上了生物制剂。那么,这类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怎么样?用了这类生物制剂还需要联合使用其他的疗法吗?你关心的这些问题,皮肤科专家为我们一一做了解答。

 

银屑病生物制剂有什么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教授、主任医师郑捷:首先就是安全。2020年初,也是新冠流行期间,国际上开了一个关于新冠流行期间能不能继续使用白介素-17A抑制剂的会议。那时候冬季新冠大流行,很多全球的银屑病患者正在接受白介素-17A抑制剂的治疗,效果都很好,那能不能再用?用了以后停用会不会复发?用的话会不会感染新冠?全球开了好几次会,有一次我参加了,我在会上明确讲说不会,它对新冠没有风险。

 

因为很多人说白介素-17A抑制剂是抗炎药,用了不会感染新冠。为什么它不会增加新冠感染风险?因为它的位点很低,和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免疫抑制药物包括激素等一长串的药物相比,它的位点是最低的,位点越低、越单一,它的安全性就越好、越专一。

 

我们做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银屑病的患者用生物制剂感染新冠的风险低于不用生物制剂的患者。这个研究也在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上发表。

 

全球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结果导致新冠发生的。相反,使用激素、环孢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倒有好几例感染新冠,但是用白介素-17A抑制剂的没有,就证明它的安全性是很好的。

 

银屑病生物制剂需要和传统的治疗方法联用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霞:生物制剂是银屑病治疗史上的革命,尤其是白介素-17A抑制剂,可以让患者达到PASI 90和100的疗效,给患者新生的状态,让患者从长期大量使用外用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对银屑病的患者来说,保湿是不能停的,因为他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遗传因素,角质形成细胞的一些生理和状态还是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润肤和修复我觉得是终身的课题。

 

我们医院在2019年参加临床试验就有部分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了,后来随着多个生物制剂上市包括进入医保,我们医院约有1000-2000名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但是随着患者的累积,我们发现有大概10%-20%的患者不能达到全面清除的状态,他的皮损会在有些部位有残留,这个时候就需要联合传统治疗。

 

对于那部分没有达到PASI 100的患者,我们推荐使用联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光疗。比如我们最近研制的紫外线治疗梳子,针对患者头皮难治部位,可以补充治疗,使患者达到更高的皮损清除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教授、主任医师郑捷:中重度的斑块型银屑病现在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生物制剂,生物制剂里面根据它的使用原则应该使用位点最低的,安全的而且是有效的,那么就是白介素-17A抑制剂。而且,白介素-17A抑制剂单一用药就可以治疗银屑病。如果追求PASI 100,对于一些难治部位可以使用联合疗法,比如头皮可以用光疗梳,小腿胫前可以抹点药膏,中医、中药的药浴都是可取的。

 

当然在复发的问题上,进入冬季了做好保湿的工作,持之以恒的皮肤自我护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用了生物制剂治好了还是会复发,所以要做好皮肤自我护理,最关键的是保湿。

 

所以,对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来说,白介素-17A抑制剂是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生物制剂,也是国际推荐的银屑病疗法,可以实现皮损的完全清除。有一些患者在一些难治部位不能做到全面清除的,可以配合光疗或药膏、药浴等外用疗法,联合使用,提高皮损清除率。不过,银友们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生物制剂清除了皮损,还是有可能复发,所以最关键的是做好皮肤保湿,预防复发。

 

作为一款高亲和力1,2靶向白介素-17A抑制剂,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将银屑病治疗带入了起效快速3,4、全面清除5、耐受性良好6的新阶段。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于2019年8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适合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成人患者7。2021年底,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进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医保价格为1218元/支,药品支付范围与说明书完全一致8。这也意味着从2022年1月1日起,适合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成人患者可以直接以优惠的医保价格用上这款创新的生物制剂,减轻用药负担9。

 

 
 

-THE END-

1 Paul C. Br J Dermatol. 2018;178:1003-1005.
2 Liu L, et al.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 2016,9:39-50.
3 Papp KA, et al.Br J Dermatol. 2018;178(3):674-681.
4 Griffiths CE, et al. Lancet 2015;386(993):541-551.
5 Xia Li, et al. AAD 2021. Poster 25258.
6 Armstrong A, et al. Dermatol Ther (Heidelb). 2020;10(1):133-150.
7https://www.nmpa.gov.cn/datasearch/search-info.html?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