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起话银屑——ILUMETALK·大咖专访:石全教授和王福喜教授

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和系统性疾病,银屑病给患者造成了诸多疾病负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都有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问世,银屑病的治疗格局发生了巨大变革,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202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第十九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CDA2024)在武汉盛大召开。大会汇聚了全球皮肤科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和分享皮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趋势。本期“益起话银屑——ILUMETALK·大咖专访”也在大会现场进行采访,特邀湖北省中医院的石全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王福喜教授一同分享洞见,畅谈银屑病领域前沿进展与临床管理经验。

图片
石全 教授
解析IL-17、IL-23抑制剂疗效差异,IL-23抑制剂长期稳定,降低复发,安全可耐受
Q:从您的专业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IL-23抑制剂与IL-17抑制剂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
石全教授:
IL-23抑制剂和IL-17抑制剂的差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在疗效方面,据研究,IL-17抑制剂在起效速度上快于IL-23抑制剂1,例如,在国际顶刊lancet发表的研究中,在12周时, IL-23抑制剂达到PASI 75应答的比例为89%,而IL-17抑制剂达到PASI 75应答的比例为92%2。两者起效速度的差异也没有特别显著。但在长期疗效上,IL-23抑制剂具有显著优势,lancet上的一篇研究表明,在48周时,IL-23抑制剂达到PASI90应答的比例为84%,而IL-17抑制剂达到PASI 90应答的比例仅70%2。此外,IL-23抑制剂的五年药物留存率明显高于IL-17抑制剂3

IL-23抑制剂还可以有效降低复发,从机制上来说,IL-23促进皮肤TRM细胞增殖,TRM细胞驻留时间长1; 在治愈的银屑病皮肤部位发现,导致原位复发,IL-23抑制剂如替瑞奇珠单抗治疗后显著降低银屑病病变组织中TRM细胞数量,从而降低复发4。一项系统分析显示,停药后,生物制剂比传统系统治疗的复发的时间更长,在生物制剂中,IL-23抑制剂如替瑞奇珠单抗的复发时间高于IL-17抑制剂5

就安全性方面的差异而言,通过对45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和27项开放标签扩展研究汇总分析发现,IL-17抑制剂和IL-23抑制剂的安全性数据相似,至少一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82%6。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特别不良事件大型汇总分析中发现,IL-17抑制剂鼻咽炎和念珠菌感染发生率高于IL-23抑制剂6。此外,在庞大的FAERS数据库中,截止至2024年1月,包含了2500万个不良事件,其中共有334,399个事件与银屑病治疗的新药相关。其中心脏不良事件占3852例,包括心包炎、心房颤动和冠状动脉疾病。而IL-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报告的心脏不良事件数量最多(心包炎539例、心房颤动249例、冠状动脉疾病937例),IL-23抑制剂替瑞奇珠单抗报告的不良事件最少(心包炎0例、心房颤动4例、冠状动脉疾病7例)7

综上所述,IL-23抑制剂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更好,此外,IL-23抑制剂在维持期注射次数更少,有利于减少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依从性。

王福喜 教授
聚焦短期及长期疗效,替瑞奇珠单抗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Q:您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替瑞奇珠单抗对于中国银屑病患者的短期与长期疗效有何特点?安全性表现如何?与国际数据相比,有哪些差异或者相似之处?
王福喜教授:
随着生物制剂从TNF-α抑制剂发展到IL-17、IL-23抑制剂等多种治疗手段,银屑病的治疗前景得到了显著改善,实现皮损清除已不再是难题。当前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如何有效预防共病、降低复发率、确保长期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替瑞奇珠单抗是人源化的IL-23抑制剂8,在中国银屑病患者中,替瑞奇珠单抗治疗12周,PASI 75应答率为66.4% ,52周PASI 75应答率维持在91.3%,显示出良好的长期疗效9。在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及全球扩展性研究中,替瑞奇珠单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总体AE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9。替瑞奇珠单抗中国III期临床试验与国际数据基本吻合9,10。由此可见,替瑞奇珠单抗在中国银屑病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短期与长期疗效,且安全性表现与国际数据相似,不会引起继发感染。虽然IL-17抑制剂起效较快,但其作用机制决定了在抑制IL-17这一关键致炎因子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矛盾性皮肤反应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11。相比之下,IL-23抑制剂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石全 教授
平衡疗效与成本效益,替瑞奇珠提供靶向优选
Q:对于银屑病生物制剂的治疗,您如何考虑平衡疗效和成本效益?替瑞奇珠单抗在这方面的表现如何?
石全教授:
在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选择中,IL-17抑制剂与IL-23抑制剂是两大主要类别。为了平衡这些生物制剂的使用,我们需要从疗效、成本、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并结合当前的医保政策进行分析。在疗效方面,以替瑞奇珠单抗为代表的IL-23抑制剂,通过作用于上游的Th17细胞,间接调控IL-17等炎症因子的产生12。虽然其起效可能相对较慢,但疗效持久,使用IL-23抑制剂如替瑞奇珠单抗治疗后达到PASI 75以上疗效的患者,停药后失去PASI 75应答中位天数长达一百多天13。这表明替瑞奇珠在控制银屑病复发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在成本方面,替瑞奇珠单抗已纳入医保,患者可通过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进行报销,减轻了经济负担,使更多患者能够获得治疗。

安全性上,替瑞奇珠单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鼻咽炎,且可通过治疗得到控制或减轻6。此外,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次数少,一年仅需四针,不仅减少了局部不良反应,还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治疗更加便利。

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替瑞奇珠单抗由于疗效显著、治疗周期长、停药后复发周期长,因此能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4。综上所述,替瑞奇珠单抗在治疗银屑病方面,无论是从疗效、安全性、成本效益还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都表现出优于其他IL-23抑制剂及IL-17抑制剂的综合优势。

王福喜 教授
知行合一,剖析替瑞奇珠优势人群与临床应用场景
Q:在临床实践中,替瑞奇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场景是什么?治疗效果如何?
王福喜教授:
替瑞奇珠单抗作为一种IL-23抑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尤其是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时的有效选择15-16。其使用前需筛查严重感染,如乙肝、结核等,但非活动期的乙肝结核患者及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经评估后也可使用,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15。此外对于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系统性真菌感染、炎症性肠炎等的患者,建议首选IL-23抑制剂而非IL-17抑制剂,因为IL-17抑制剂容易诱发真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矛盾性皮肤反应等15。替瑞奇珠单抗在治疗特殊部位(如头皮、指甲、掌趾等)及难治性的银屑病方面表现出色,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给予替瑞奇珠单抗在第12周后,患者的PASI评分、NAPSI评分、ppPASI评分等均大幅下降,显著改善特殊难治部位皮损和严重度17

此外,替瑞奇珠单抗的用药方案便捷,一年仅需注射四针,每三个月来一次医院,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就医次数和交通、工作等方面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替瑞奇珠单抗在治疗中重度斑块性银屑病方面,无论是安全性、疗效还是便捷性,都表现出色,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

石全教授&王福喜教授
立足实践,替瑞奇珠单抗真实临床病例分享
Q:替瑞奇珠单抗对于难治性或复发性病例的效果如何?两位教授可否分享一下自己临床中使用替瑞奇珠单抗的银屑病患者病例或是真实使用感受?
石全教授:
在临床我接诊过一例患者,头皮红斑鳞屑较重,状如盔甲,并且因频繁搔抓导致脱发。考虑到替瑞奇珠单抗在头皮、指甲等特殊部位银屑病治疗中展现出的良好疗效,我们决定为患者选用替瑞奇珠单抗的治疗方案,经过两针治疗后,第16周进行复诊,头皮鳞屑减少并可见毳毛生长,治疗效果令人瞩目。
王福喜教授:
在银屑病临床治疗中,替瑞奇珠单抗(IL-23抑制剂)被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更注重长期疗效和防止复发的患者。IL-17抑制剂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抗药抗体而导致疗效下降。此时,根据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15,建议转换至IL-23抑制剂,使用替瑞奇珠单抗后,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替瑞奇珠单抗治疗难治部位银屑病四周即见效,后续控制良好,且替瑞奇珠单抗可有效防止复发,停药后不复发期长,相比其他生物制剂优势显著。
王福喜 教授
关注生物制剂的给药周期,IL-23抑制剂提高患者依从性
Q:对于银屑病患者,您如何考虑生物制剂的给药周期?对于患者的用药习惯和依从性会有哪些影响?
王福喜教授:
在银屑病治疗中,生物制剂的给药方案和疗程各不相同18。TNF-α作为最早的药物,其给药频率较高,首次需两支,之后每两周一支19-21。随后出现的IL-17抑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它们的诱导期给药次数较多,首年总给药针数分别为32针和17针22-23。相比之下,IL-23及其相关通路抑制剂,如替瑞奇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给药次数明显减少。这两种药物首次给药一支后,每月仅需一支,之后更是每三个月给药一支16,24。另一种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的给药频率也相对较低25

从时间成本和注射成本的角度来看,IL-23抑制剂的给药周期与注射针数相对 IL-17 抑制剂与 TNF-α抑制剂更少,IL-23抑制剂替瑞奇珠单抗更是一年仅需4针,提高患者依从性, 降低临床管理 难度, 节省医疗资源。

小结
替瑞奇珠单抗作为IL-23抑制剂,在银屑病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石全教授和王福喜教授在访谈中一致认为,替瑞奇珠单抗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突出,能有效降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一年四次注射大幅提升患者依从性,使得治疗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成为银屑病治疗中的优选药物。未来,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替瑞奇珠单抗有望为更多银屑病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推动银屑病治疗不断向上发展。
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石全 教授
  • 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会常务理事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与美容分会常委委员
  •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 湖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学分会常委
  •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委
  •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 首届湖北省中医院“昙(tan)华林名医”
  •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等
  • 发表论文论著52篇,其中论著7篇,SCI10篇;专利1项;参与八项科研课题
专家简介
图片
王福喜 教授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参与国家863项目一项,并获国家医学科技一等奖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
  •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皮肤病专委会主委
  • 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皮肤科委员会专家委员
  • 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湿疹学组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激光分会委员
  • 深圳市医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理事
  •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分会委员
  •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病态反应学会常委
参考文献:
[1] Blauvelt A, Leonardi C, Elewski B, et al. A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ixekizumab vs. guselkumab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laque psoriasis: 24-week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trial. Br J Dermatol. 2021;184(6):1047-1058.[2] Reich K, Armstrong AW, Langley RG, et al. Guselkumab versus secukin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 (ECLIPSE): results from a phase 3,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19;394(10201):831-839.

[3] 2023 AAD Poster#1.Ilana D Breen et al.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of Subject Dropout Rates in Psoriatic Biologic Extension Studies:A Systematic Review.

[4] Wu D, Hailer AA, Wang S, et al. A single-cell atlas of IL-23 inhibition in cutaneous psoriasis distinguishes clinical response. Sci Immunol. 2024;9(91):eadi2848.

[5] Masson Regnault M, Shourick J, Jendoubi F, Tauber M, Paul C. Time to Relapse After Discontinuing Systemic Treatment for Psoria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Clin Dermatol. 2022;23(4):433-447.

[6] Wu S, Xu Y, Yang L, Guo L, Jiang X. Short-term risk and long-term incidence rate of infection and malignancy with IL-17 and IL-23 inhibitor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Immunol. 2023;14:1294416. Published 2023 Nov 29.

[7]Al-Yafeai Z, Sondhi M, Vadlamudi K, et al. Novel anti-psoriasis agent-associated cardiotoxicity, analysis of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 Int J Cardiol. 2024;402:131819.

[8] Thaci D, Piaserico S, Warren RB, et al. Five-year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ldrakizumab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 who respond at week 28: pooled analyses of two randomiz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s (reSURFACE 1 and reSURFACE 2). Br J Dermatol. 2021;185(2):323-334.

[9]Yu C, Geng S, Yang B, et al. Tildrakizumab for moderate-to-severe plaque psoriasis in Chinese patients: A 12-week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with long-term extension. Chin Med J (Engl).2024;137(10):1190-1198.

[10]Egeberg A, Jullien D, Gaarn Du Jardin K, Thaçi D. Five-year safety of tildrakizumab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 from two phase 3 trials (reSURFACE 1 and reSURFACE 2): number needed to harm for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of special interest. J Dermatolog Treat. 2023;34(1):2220447.

[11] 唐欣,郑旭宇,李倩,等.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诱发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37(2):231-234.

[12] The IL-23/Th17 Axis in the Immunopathogenesis of Psoriasis,J Invest Dermatol. 2009 Jun;129(6):1339-1350.

[13] Warren RB, Carrascosa JM, Fumero E, et al. Time to relapse after tildrakizumab withdrawal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 who were responders at week 28: post hoc analysis through 64 weeks from reSURFACE 1 tri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1;35(4):919-927.

[14]Bhutani T, Koo J, Heim J, et al. Improvements in Psoriasis-Related Work Productivity with Tildrakizumab: Results from a Phase 4 Real-World Study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laque Psoriasis. Dermatol Ther(Heidelb).2024;14(4):1019-1025.

[15]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指南(2024 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4(57.

[16]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说明书(批准版)

[17]Galluzzo M, Talamonti M, Cioni A, et al. Efficacy of Tildrak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Difficult-to-Treat Areas: Scalp, Nail, Palmoplantar and Genital Psoriasis. J Clin Med. 2022;11(9):2631. Published 2022 May 7.

[18]中 华 医 学会 皮 肤 性 病 学 分 会银 屑 病 专 业 委 员会 . 中 国 银 屑病 诊 疗 指 南 ( 2023 版 ) [J]. 中 华 皮 肤科 杂志,2023,56(7):573-625.

[19]依那西普注射液说明书. 2022 版. Pfizer Europe MA EEIG

[20]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说明书. 2023 版.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1]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2022 版. 艾伯维医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2]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2021 版.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23]依奇珠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2022 版. 礼来(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24]乌司奴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2021 版.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5]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2023 版.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专业信息,不可直接作为决策依据,发布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排版 | 某小支
本文转自优麦会议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