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包含多种类型,其中斑块状银屑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患者群体90%[1]。银屑病治疗困难且尚无治愈方法,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全球性难题[1,2]。由于病程长且易复发,银屑病给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HRQoL) 和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
两项大型调查研究表明,57%接受传统药物治疗的患者和45%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都存在停药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药物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不足,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负担和药物注射等问题[3,4]。此外,报告中也指出,43%的银屑病患者饱受瘙痒症状的困扰[3]。因此,广大银屑病患者亟需有效、安全、便捷且能有效改善瘙痒症状的新型治疗方法。
2022年7月21日,由复星医药主办的“化繁为简,由口皆碑——阿普米司特片专家顾问会”正式召开,大会邀请多位银屑病领域权威专家在此学术交流、碰撞火花,拓宽中国银屑病诊疗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大会开始之前,复星医药国内营销平台CEO袁春先生表示,2022年6月复星医药与安进宣布就创新药物欧泰乐(阿普米司特片)达成合作。此次合作将使安进借助复星医药在中国的商业能力,以更快的速度惠及中国的银屑病患者。
这是国内第一场阿普米司特的AB会,郑重感谢各位银屑病领域大咖对会议的大力支持。复星医药一直致力于银屑病患者的全程管理,利用自身国际化优势,从生物制剂到小分子药物,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了全面的药物保障和一体化的诊疗方案。这与各位医生们希望造福更多患者的目标一致,期待接下来的这一场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病研究所的张学军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高兴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张学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银屑病患者人群多,很多患者对生物制剂反应不好,或者对于注射给药有抵抗心理,尤其是基层地区的长期银屑病患者。相比之下,复星医药的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为口服给药,且用药前不需要筛查乙肝结核,是我国银屑病治疗领域的一大重要补充。相信通过对阿普米司特的学习和了解,未来在中国,会有更多的银屑病患者受益于此药。”
高兴华教授进一步强调了复星医药在银屑病创新药物研发中的重要角色,并且对阿普米司特治疗银屑病“1+1>2”的效果给予充分肯定。高教授相信在这场研讨会中,各位同道可以一起探讨学术,碰撞思想的火花。
Part1:化繁为简,新通路拓宽新思路——银屑病治疗新通路-PDE4抑制剂
本场会议由张学军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张春雷教授带来题为《银屑病治疗新通路: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的专题演讲。张春雷教授从作用机制、临床数据和患者需求三方面分享了阿普米司特开拓银屑病治疗新通路的局面。
磷酸二酯酶4(PDE4)是环磷酸腺苷(cAMP)特异性水解酶,表达于多种炎性细胞,是炎性细胞中主要的PDE。阿普米司特抑制剂特异性抑制PDE4,通过cAMP调节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平衡,从而抑制多种银屑病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如IL-17F,IL-17A,IL-22和TNF-α[5,6]。
循证医学数据显示,在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阿普米司特应答迅速。与安慰剂组相比,第2-4周针对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应答率已出现曲线分离,并持续改善[7,8]。ESTEEM 1 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接受阿普米司特治疗52周,PASI评分较基线改善保持稳定(81%-88%),这些受试者中约 61% 在第52周时达到 PASI-75 应答[7];ESTEEM 2 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接受阿普米司特治疗的61例患者,80%在第52周出现PASI-50应答[8]。
图:ESTEEM 1&2研究PASI-75、PASI-50结果
图:ESTEEM 1&2研究阿普米司特连续治疗52周PASI评分较基线改善结果
此外,阿普米司特可显著改善甲银屑病和头皮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7-9]。同时,安全性数据显示,阿普米司特随访3年,没有报告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结核复发。可见,阿普米司特快速长效,可以改善银屑病患者生活,且长期安全性高,耐受良好。
对于银屑病患者而言,阿普米司特治疗依从性高,药物维持率达85.3%,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低,仅6.3%的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停药,有助于长期维持疗效[10]。
阿普米司特作为PDE4抑制剂口服小分子药物,是全球首款获批治疗银屑病的靶向口服药,也是被引进中国的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其用药前无需进行用药筛查,疗效好,安全性高,于2021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轻中度银屑病治疗,目前在我国的适应症是治疗符合接受光疗或系统治疗指征的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成人患者。因此,可以说阿普米司特在我国的获批上市,为银屑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真知灼见,碰撞火花:共话PDE4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价值和地位
本环节由张学军教授主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栗玉珍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的杨斌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的崔勇教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的吕成志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鲁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邓云华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郭书萍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郑文军教授共同参与。
就“PDE4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独特定位”这一议题,专家们普遍达成共识——阿普米司特安全性好,用药前无需进行筛查,患者依从性高,同时疗效令人满意,未来将会广大的造福中国银屑病人群。在谈及“阿普米司特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研究,RWE研究及设置主要治疗终点的建议”时,教授们普遍认为可以设置安慰剂的阴性对照组和传统治疗药物的阳性对照组。
临床研究的主要终点可以为12周的PASI 75达标率,次要终点可以选择16周或者52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此外,也有专家提出,阿普米司特即将在中国上市,III期临床研究可能不需要,可以直接进行IV期临床研究。
Part2:由口皆碑,新选择带来新理念——阿普米司特与银屑病共病治疗
本场会议由高兴华教授担任主持,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孙良丹教授带来题为《阿普米司特与银屑病共病治疗》的专题演讲。
孙良丹教授强调,银屑病可引起全身多种合并症出现[11],其中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方面合并症需要重点关注。有相关研究显示,银屑病患病越久,出现银屑病关节炎(PsA)累积百分比越高[12]。
中国数据显示,我国银屑病患者的共病主要以三高、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以及抑郁症为主[13,14]。随后,孙良丹教授解读多项权威指南,分析银屑病共病的管理。其中,2019年AAD-NPF指南推荐针对患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进行筛查,关注患者心理及生活方式[15],2020欧洲共病专家共识推荐阿普米司特用于多种合并症的银屑病治疗[16]。循证医学数据显示,阿普米司特在肥胖合并银屑病治疗有效,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代谢状态和心功能,且从病例报道及临床研究表明,阿普米司特治疗其他共病方面有应用潜力[17-20]。
真知灼见,碰撞火花:从银屑病未满足需求出发,探讨小分子口服药物应用价值
本环节由高兴华教授主持,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郑敏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何黎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顾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冉玉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耿松梅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孙青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苏忠兰副教授共同参与。
专家们就“银屑病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和“银屑病合并症管理的建议”两个议题发表看法。有专家认为银屑病的共病情况多样,临床上应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给药。此外,也有教授提出,目前对银屑病患者的宣传教育不应当局限于改善皮损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对共病的认识和管理。意见一致的是,阿普米司特具有疗效好、安全性和依从性高的优势,是业界治疗银屑病“口服药的天花板”,值得在银屑病患者中推广使用。同时,有专家提出,银屑病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加重共病的发生,因此可以提倡早期使用阿普米司特以预防共病发生。而未来的临床研究中,也可以观察阿普米司特在中国对银屑病共病的改善,尤其是“三高”和糖尿病人群,以获得适合中国人群的数据。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高兴华教授和张学军教授带来了精彩的总结致辞。
“生物制剂可以在银屑病患者中实现快速起效,但是长期管理中效果不佳。而作为口服制剂的阿普米司特在银屑病长期管理中优势明显,作为银屑病治疗药物的一个重要补充,未来可以造福广大的中国银屑病患者。”
“目前阿普米司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数据已经比较清楚,我们可以一起期待其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此次会议内容丰富、讨论热烈,感谢各位教授的无私传授和分享,感谢平台方的支持”。阿普米司特作为临床获益显著的小分子药物,未来将成为银屑病治疗舞台的闪亮一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10): 667-710.
[2]Global report on psoriasis.2016.
[3]Lebwohl MG, Bachelez H, Barker J, et al. Patient perspectiv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soriasis: results from the population-based Multinational Assessment of Psorias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 Survey. J Am Acad Dermatol. 2014;70:871-881.e30.
[4]Armstrong AW, Robertson AD, Wu J, et al. Undertreatment, treatment trends, and treatment dissatisfa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Psoriasis Foundation surveys, 2003-2011. JAMA Dermatol. 2013;149:1180-1185.[5]Schett G, Sloan VS, Stevens RM, et al. Apremilast: a novel PDE4 inhibitor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Ther Adv Musculoskelet Dis. 2010 Oct;2(5):271-8.
[6]Carlo Pincelli,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premilast for Psoriasis. J Drugs Dermatol. 2018;17(8):835-840.
[7]Kim Papp,et al.J Am Acad Dermatol. 2015;73(1):37-49.
[8]C Paul,et al. Br J Dermatol. 2015;173(6):1387-1399.
[9]Phoebe Rich,et al. Apremilast, an oral phosphodiesterase 4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to-treat nail and scalp psoriasis: Results of 2 phase III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STEEM 1 and ESTEEM 2)J Am Acad Dermatol. 2016;74(1):134-142.
[10]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2, 2022.
[11]晋红中,吴超.银屑病的共病:研究现状与前景[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0,13(04):193-197.
[12]Fumikazu Yamazaki. Psoriasis: Comorbidities. J Dermatol. 2021;48:732–740.
[13]马印尼,张瑞丽.银屑病共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2,51(03):147-149
[14]黄丹,陈崑.银屑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1,20(01):48-52.[15]Craig A Elmets,et al. Joint AAD-NPF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psoriasis with awareness and attention to comorbidities. J Am Acad Dermatol. 2019 Apr;80(4):1073-1113.[16]EuroGuiDerm Guideline on the systemic treatment of Psoriasis vulgaris – Part 2: specific clinical and comorbid situations.JEADV 2021, 35, 281–317.[17]Acta Derm Venereol. 2021;101(9):adv00545.
[18] J Am Acad Dermatol. 2017 Aug;77(2):310-317.e1.
[19]Kyoko Ikumi ,et al. Phosphodiesterase 4 inhibitor apremilast improv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psoriasis patients. J Dermatol. 2022;49(4):e125-e126
[20]Ignatios Ikonomidis,et al. Apremilast Improves Endothelial Glycocalyx Integrity, Vascular and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Function in Psoriasis.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2;15(2):172.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2;15(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