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提到的研究使用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美国索赔数据,对比评估了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与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以及普通人群的全因死亡率。
该研究纳入了2630名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1246名患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384名患有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斑块型银屑病)、127540名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以及超过1960万名普通人群。在365天的随访中,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队列的全因死亡率为1.0%,在最长随访期时上升至5.7% 。
与普通人群相比,所有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队列患者在1年时的死亡风险几乎高5倍,在最长随访期时的死亡风险几乎高4倍。在最长随访期时,与斑块型银屑病组相比,所有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队列的死亡风险也显著升高。这些发现与先前的研究一致,强调了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持续且显著的死亡负担。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这项研究存在这些局限性(如缺乏具体死亡原因的数据,没法确定死亡率是不是直接和GPP发作、合并症或者其他无关因素有关),但该研究的有限证据仍然凸显了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死亡风险升高的问题。这些发现填补了现有文献中的一个重大空白,并强调了提高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死亡负担的认识,以及为患者在发作期间和发作后提供持续治疗选择的必要性。”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每一项研究的积累,这项关于GPP死亡风险的研究,让我们对这种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几年,随着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GPP的治疗格局已迎来重要突破:以IL-36受体拮抗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让GPP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相信随着医学研究深度的不断拓展,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为GPP患者筑牢健康屏障,驱散病痛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