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讲堂:人源化单抗 vs 全人源单抗

在中国,有600万1人患有银屑病,其中有57.3%为中重度银屑病2。对于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来说,他们需要能够让病情快速改善、不复发以及皮损完全清除的治疗方式,但是传统的治疗方式并不能满足需求。随着白介素类生物制剂的出现,广大银友看到了希望。

 
 

科学小讲堂:人源化单抗 vs 全人源单抗

 

在斑块型银屑病的发病涉及的一系列介导因子中,IL-17A是直接参与银屑病炎症的产生及疾病进展的核心致病因子之一3。因此,IL-17A抑制剂自然就成为了可以很好地缓解银屑病症状的药物,有望实现皮疹消退90%(PASI 90)甚至100%(PASI 100)的治疗目标。
 
目前国内已上的IL-17A抑制剂包括依奇珠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分别是人源化单抗和全人源单抗。好学的银友就有疑问了,这两者有啥区别啊?今天就带各位银友一起来了解一下。
 

 

入门学习:全人源单抗≠人体细胞制作的抗体

 

根据单克隆抗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鼠源抗体、嵌合体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4。很多人看到全人源单抗,自然会联想到这是直接用人体细胞制作的抗体,安全性会更高。这里有一个认识误区,所谓的全人源单抗,就是基因来源100%都是人源的。不过,事实上部分全人源单抗也是在小鼠身上产生的,通过把产生抗体相关的人类基因转移到小鼠身上,此后小鼠体内的抗体结构可以跟人类抗体结构一样。所以全人源抗体不一定等同于直接用人体细胞制作的抗体5 6 。人源化单抗则是大部分来源是人源,同时融合了鼠源成分。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鼠源抗体的关键有利基因结构保留在人源框架上,起到特殊的作用7
 
 
 

进阶学习:关于过敏和长期疗效

 
通过上面的学习,可能有些人了解了人源化单抗含有鼠源抗体,就会心里打鼓,会不会容易导致过敏,或者长期使用之后发生抗药,疗效就迅速下降了?这个咱们再来说一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过敏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是单纯通过有没有鼠源来判断的。单抗类药物为外源性蛋白,注射时都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8
 
其次,抗药性上,人源化单抗和全人源单抗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两种单抗都会产生抗药抗体。抗药抗体不仅与抗体的分子结构及分子序列相关,还与药物的配方(辅料)、注射方法、纯度、稳定性等相关,甚至取决于当时的体内免疫水平9。例如,在长期治疗中,全人源抗体阿达木单抗自身抗体发生率可达到3-16%10,而人源化抗体奥马珠单抗的自身抗体发生率却仅为<0.1%11
 
其实,不管人源化和全人源单抗,怎么选择,银友最应关注的还是长期疗效。在长期疗效方面,目前国内已上市的两种IL-17A抑制剂都显示出了稳定的疗效。研究显示,使用IL-17A抑制剂的患者中,有67%的患者在4年随访结束时可达到完全清除(PASI 100)12

 

通过以上小课堂,希望能帮助广大银友科学使用生物制剂,坚持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THE END-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4):223-230.

2 Chen K, et al. Oncotarget. 2017,8(28): 46381-46389.

3 Yahiya YS. Am J Clin Dermatol (2017) 18: 147-158

4 Parren P W H I , et al. mAbs, 2017:00-00.

5 Jakobovits A. Curr Opin Biotechnol. 1995 Oct;6(5):561-6

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medicine-and-dentistry/human-monoclonal-antibody

7 Ling L , et al.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 2016:39-.

8 Grace E, et al. Dermatol Ther (Heidelb). 2020 Feb;10(1):99-106

9 Leach MW, et al. Toxicol Pathol. 2014 Jan;42(1):293-300

10 Adalimumab US PI.

11 Omalizumab US PI

12 Lebwohl MG,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0;34(2):301–309.

插图:摄图网/有授权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