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刃破冰 ,「愈」见未来|史玉玲教授专访

▲本文转自“皮科在线”

对话·名医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也是皮肤科领域公认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除传统药物治疗外,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在临床中的不断出现,为银屑病诊疗带来了一系列突破。近年来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如何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聚焦专家观点,直击诊疗痛点,皮科在线特邀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史玉玲教授进行专访,以下文稿根据史玉玲教授分享内容整理,详情可查看完整视频。

Q

近年来银屑病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

目前,在中国乃至全球,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发展正方兴未艾。整个银屑病市场出现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主要集中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目前生物制剂主要是针对TNF-α、IL-17和IL-23靶点的药物,近年来也出现了针对IL-17A和IL-17F双靶点的药物。另外还有针对GPP的药物,如IL-36受体抑制剂Spesolimab。目前也有许多在研的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更好,比如TYK2的变构抑制剂,双靶点的药物以及靶向IL-23R的口服小分子多肽,相信很快会面向广大银屑病患者。

Q

生物制剂在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几年前的指南、共识以及平时的使用过程中,一线的系统治疗主要是以MTX、阿维A、环孢素和光疗为主。经过近些年长时间的临床使用以及全线生物制剂价钱的下降,其已经成为治疗银屑病的一线药物,包括中重度的斑块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和泛发脓疱型银屑病。同时,我国医保谈判后,生物制剂的价格大幅下降,且大部分都能由医保覆盖,让老百姓和患者有了更多获益。

Q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您如何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否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给出您的用药建议?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不致死,但需长期治疗。很多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失效后仍会回归传统药物,所以甲氨蝶呤、阿维A和光疗等传统治疗依然重要。对于特殊人群用药,拿孕妇举例:所有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特别是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的说明书上均标注孕妇禁用,而阿维A和甲氨蝶呤等毒副作用比生物制剂还大,最安全的选择是光疗,也可少量使用激素外用药。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规安全的个体化药物使用非常重要。

Q

银屑病往往存在系统炎症问题,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请问针对这一问题,在临床治疗上您有哪些建议?

银屑病不单单是皮肤病,更是系统性疾病,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我们应更加注重其共病情况。初诊时要询问患者是否患有PsA,或肠道不适、腹泻、便血等情况,还要了解患者的心脏状态和感染状态。其他共病还涉及心血管、代谢综合征、其他免疫性疾病、精神心理以及其他器官系统等等。在选择药物时,应了解其全身的情况,选择对共病有效或不影响共病的药物,同时建议成立MDT,个体化地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Q

您和您的团队近期有在哪些领域开展研究?进展如何?

我们团队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以及转化研究。在最近的五年中,我们联合上海市8家市级医院,开展了中国人群银屑病系统治疗策略的研究,也将有效的生物制剂分成不同的cohort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医生工作量很大,我们想减轻医生工作负担的同时体现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和快速评价,于是提出了PtGA患者自我评价的指标,经验证后发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好。我们也发表到《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如今已经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同时,我们也很关注银屑病共病的问题。我们特别研究了胰岛素抵抗,基于队列研究发现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疗效差,说明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患者对生物制剂敏感度差。

我们也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发现了银屑病的免疫微环境中一些非常重要的靶点,希望日后能够应用于临床。在透皮给药方面,我们对口服药外用是否有效做了一些尝试性研究,研究成果正在文章投递中。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银屑病的认知将会更加全面和深入。未来我们将运用更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全方位地探索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银屑病患者将迎来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专家简介

图片
史玉玲教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副院长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际银屑病协会IPC执委
  • 国际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研究评价组(GRAPPA)委员
  • 亚洲银屑病学会ASP理事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银屑病学组副组长
  • 上海免疫学会皮肤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
  •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审核:史玉玲;编辑:郝祺

E N D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