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传统治疗药物如环孢素和甲氨蝶呤可能导致肝肾毒性,而生物制剂虽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仍可能引发感染或免疫失调等不良反应。本文整理了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与银友共享。
外用皮质类固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刺痛和瘙痒,严重者可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如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青光眼等)。长期使用后骤停,可引发停药综合征,表现为红斑、灼热和皮肤脱屑。症状好转时,应逐步减量。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最常见表现为局部疼痛、刺激和瘙痒。若出现上述症状,可联用皮质类固醇以减轻刺激。维生素D3衍生物可能具有光敏性,使用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暴露于自然光或人工光下。
阿维A不良反应常见皮肤黏膜干燥(如口唇、鼻腔),还可能影响血脂、肝脏和骨骼系统。偶见严重药疹、血糖异常、白细胞异常及高胆红素血症。当出现皮肤黏膜干燥时,除局部保湿和剂量调整外,可考虑联用环孢素缓解。
甲氨蝶呤: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肝功能损伤(如肝脂肪变性、肝纤维化,且风险随疗程延长增加)。可补充叶酸、调整剂量应对不良反应。用药前需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研究表明,皮下注射甲氨蝶呤可提升生物利用度,缩短达PASI90时间,并减少胃肠道反应。
环孢素: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及高血压。不良反应呈剂量依赖型,可通过降低剂量缓解。症状缓解后3~6个月内逐步停药。定期监测血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开始治疗后2~4周检测1次,减少剂量后8~12周检测1次。研究显示,皮下注射环孢素可以提高疗效,降低高血压和肾毒性风险。
阿普米斯特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和体重减轻。罕见严重不良反应为抑郁症状。罗氟司特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头痛、失眠和恶心。PDE4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集中于胃肠道和神经系统,餐后服药并逐渐加量可减轻症状,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停药并调整方案。
托法替布和乌帕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以及血细胞减少和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升高等实验室异常。使用JAK抑制剂时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与血常规等指标,当血红蛋白下降或严重减少、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时,需减量或暂停用药直至恢复;出现肝功能异常或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应停药;活动性感染(如结核、带状疱疹)或血栓事件(如深静脉血栓)发生,需立即停药并处理;肌酸磷酸激酶>5倍ULN伴肌痛或淋巴细胞计数<0.5×109∙L-1 时也应暂停用药。
不良反应以免疫抑制与感染为主,常见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头痛、腹泻、恶心、关节痛和毛囊炎等。罕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肺炎、严重感染、静脉栓塞、恶性肿瘤和肝功能异常。临床应用前需评估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风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感染指标。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感染、头痛、恶心、转氨酶升高、胃肠道不适、疲劳和带状疱疹,部分药物还可能引起皮肤、耳部感染以及代谢异常。罕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大疱性天疱疮、脱髓鞘病变、药物性间质性肺炎、严重感染(如真菌感染、皮肤脓肿)、严重心血管事件以及血细胞减少(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此外,可增加结核感染风险,用药前应做结核筛查及治疗期感染指标监测。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腹痛、恶心、注射部位轻微反应、头痛、背痛、高血糖、瘙痒以及皮肤黏膜病变(如湿疹)。该类药物严重免疫抑制风险低于TNF‐α抑制剂,但仍可引发肺部和心脑血管系统严重感染。长期用药期间需持续监测感染指标。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头痛、注射部位反应、背痛、胃肠不适、转氨酶升高和关节痛。罕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风)、葡萄膜炎、疱疹病毒再激活、蜂窝织炎、天疱疮和出血性卒中。通过监测感染指标、肝功能等指标可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时需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生物制剂。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注射部位反应、念珠菌感染、头痛、腹泻、疲劳、瘙痒、关节痛、毛囊炎和荨麻疹。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血管事件、抑郁及自杀风险、脓疱型银屑病、白塞病样反应、间质性肺炎复发风险、脑脓肿、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以及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死亡。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高胆固醇血症和肝功能异常。有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病史的患者,选用皮肤不良反应更少的IL‐23抑制剂更具安全性。调整剂量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斑、上呼吸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尿路感染、关节疼痛、乏力、疲劳、恶心呕吐、头痛和瘙痒。罕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脑病、病毒性脑炎、肺炎、皮肤细菌感染、血管性水肿、药疹、心悸、乳腺癌、胆石症和脓疱型银屑病。

[1]卓裕骞,甘奕传,叶慧等.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25,35(7):555-560.
[2]杨阳,史冬梅.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3,30(4):36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