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法 —— 银屑病诊疗新标准,让患者获得更好地治疗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问世,银屑病的诊疗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IL-17A、IL-12/23和IL-23生物制剂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很多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和缓解。与此同时,也推动了皮肤科医生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及生物制剂合理应用的认识。

 

 

二分法 —— 银屑病诊疗新标准,让患者获得更好地治疗

图源:摄图网

 

以往评估病情时,医生通常会用体表面积(BSA)、医生总体评估(PGA)、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等评估方法,将银屑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以最简单的、患者可自我评估的方法(BSA)为例:皮损面积小于3个手掌属轻度病情、3~10个手掌属于中度病情、大于10个手掌是重度病情。这个评估方法(BSA)目前在中国和一些国家还在使用,而在欧洲的指南中(2020),却只分为轻度和中重度,不再把中度和重度区分开。

 

国际银屑病理事会(IPC)通过改进的德尔菲分类法,重新定义了系统治疗的准入标准。也就是不再按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分类,而是采用“二分法”。简单的说,将患者分为两类:适合局部治疗适合系统治疗。只要符合以下标准之一的,即可判断为适合系统治疗:

 

① 体表面积(BSA)>10%

② 疾病涉及特殊部位(头皮、面部或手掌等部位)

③ 局部治疗失败

 

据悉,“二分法”将会写进《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2版)》中,以此更好地帮助银屑病患者获得符合其病情需求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需要进行系统治疗的患者,“二分法”可减少因低估患者病情而导致的治疗不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

 

★ 本文取材自《国内外最新银屑病诊疗指南解读———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及生物制剂治疗 》(刘晓明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仅供银友学习参考。

 

 

 

END

 

 

 

广告

银友互助小店

助力皮肤健康

扫描右方二维码➨

 

二分法 —— 银屑病诊疗新标准,让患者获得更好地治疗
二分法 —— 银屑病诊疗新标准,让患者获得更好地治疗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