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6年,何爱辉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初中毕业后,他梅州市平远县文化厅果林场当临时工…1984年11月,何爱辉应征入伍,1987年11月退伍回乡…1998年3月,何爱辉拎着简单的行李,从广东的一个小县城平远,悄然来到深圳经济特区。
按地址找到了亲戚所在的化工厂,走进用竹子搭建成的简陋厂房…从这天起,他开始了跑业务的生涯。前两个月,他的业绩挂零。但是,他仍然坚持着每天七点起床,八点上班,骑着单车大街小巷地跑,一天拜访十几家厂,总要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家休息。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骑着单车不怕辛苦,脸上永远挂着热情笑容的业务员,叫做何爱辉。
苍天不负苦心人!一些被他的热诚感动的家具厂老板开始找他下订单,久了就成为他的忠实顾客。随着订单不断增加,工厂开始步入正常的经营轨道。1998年8月,何爱辉以自己的业绩获得工厂30%的股份,成为业务员兼老板。随着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到2001年,他所在的加工厂成为深圳藤器漆的主要供应商,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创业的第一个三年里,何爱辉挖到了“第一桶金”,自此,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
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谁知道,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还有一种皮肤疾患与他同行……
何爱辉的客户、朋友和员工,都有一个疑惑:为何不论春夏秋冬,气温高低,他都穿着长袖、长裤…秋冬季节就算了,然而即使是在南国深圳挥汗如雨的夏季,他还是一样的穿着,人们不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怕晒呀!”何爱辉笑着回答,但这并不是真实的答案。他说不出口的原因是,他得了一种顽固的皮肤病:银屑病。
何爱辉回忆,1997年11月他还在上班,莫名其妙地感觉身上很痒,晚上痒得睡不着觉,身上也开始出现红色斑点,先是比较小的,隔了两三天慢慢变大。医生的诊断后告诉他“可能是银屑病”,就给他打了一针。回去之后不痒了,他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始料未及的是,过完年后,身体的红斑愈来愈多,愈来愈痒,他赶紧又到医院看,医生说:“可以确定是银屑病。”
“银屑病”是什么?何爱辉一点概念也没有。打了针,拿些药回家擦,以为过些日子就会好。直到1998年2月,红色丘疹遍布全身,才惊觉事态严重。“那时候连穿衣服都很疼,整个晚上睡不着觉,也不知怎么治疗。”何爱辉后来回忆其当年的情景无奈地说。
他成天抓痒,不抓难受,抓了又会化脓、流血,而且头上、身上的皮屑一片片脱落,像雪花般,更叫他难堪是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他不卫生,一些知情人听到“牛皮癣”三个字,又看到他满身红斑丘疹,也都敬而远之,生怕自己被传染上。虽然没有人要求何爱辉闪避,但他心里明白,同事和自己说话的距离愈来愈远。某次他去理发店,看到他长满癣块的头皮,理发师倒退了一步,最终拒绝为他理发,还撂下一句伤人的话:“你这头那么烂,找别人剪吧。”
当年何爱辉决定到深圳发展。他认为自己的病况愈来愈严重,知道的人一定都会排斥他,可能连坐都不想坐在一起,他宁可找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
他的妻子潘翠玉还记得,何爱辉到深圳三、四个月后,第一次返家,整个人就瘦了一大圈;八个月后回家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又黑又瘦,加上皮肤病折磨,几乎是不成人样了,她心疼得说不出话来。为了照顾丈夫,她辞掉工作,搬到深圳与爱人一起住。
“他生病了,我就要照顾他,我帮他擦药、洗衣服,也没有觉得什么,就是心疼而已。”潘翠玉说。他最严重的时候,皮肉都会粘在衣服上,脱衣服时皮就会被撕开,流好多血。每当想到这些,他的妻子就会眼泪止不住流。
在后来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忍受着银屑病的折磨,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时候,全身只能用“体无完肤”来形容。何爱辉也曾尝试过各种治疗,例如有人推荐的专治银屑病的药膏,在报纸上看到的医院……但都是从希望的顶点一下回到失望的谷底,反反复复的病情,一次次求医问药后的失落,让他不得不死心。
小编的藏书
银屑病带给何爱辉是身心的煎熬,面对这“神的诅咒”他自己形容是“刻骨铭心”。但这刻骨铭心的痛、刻骨铭心的伤、刻骨铭心的羞辱,都没有成为他放弃的借口。他还是一样自信、乐观,一样在工作岗位上冲刺着,不管刮风下雨、寒暑霜雨,从骑单车到骑摩托车,不论多热、多冷、多痛,他都咬紧牙根忍耐坚持,并且永远让客户看到最热情、最振奋的笑容,让员工看到最积极、最有活力的老板。


END

本文摘自《穷鬼翻身》一书,有删改!
原文作者:何爱辉 吴锦珠
图片来源:千叶松漆 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