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嘉 宾
-科普嘉宾: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韩宪伟教授
-主持嘉宾:范德彪西Fancy
科 普 小 贴 士
为什么银屑病治疗中存在“口服药=副作用大”的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的产生是建立在过去的用药经历和局限性上的。
● 过去,银屑病治疗主要依赖传统免疫抑制剂/调节剂。这一类药物主要通过广泛抑制/调节免疫细胞来控制银屑病。因为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比较广泛,类似于“地毯式轰炸”,所以副作用也较多,特别是一些肝、肾相关的副作用让许多患者都比较担心。
● 随着医学进步,现在银屑病口服药物领域又有了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致病通路里的关键位点(即“靶点”)进行“定点狙击”,目标更加精准,因此副作用相对更小。
所以总结下来,“口服药”并不等同于“副作用大”。
为什么靶向疗法可以让银屑病治疗更加精准?
● 银屑病不是简单的皮肤病,而是免疫系统相关的、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因为先天遗传或后天外界刺激等原因发生紊乱,使得一些炎症因子过度产生,导致炎症,进而诱发银屑病。
● 靶向疗法就是指有明确的治疗靶点,并且这个靶点是经过基础研究证实、属于致病机制中的关键位点。从发病机理上看,只要我们找到关键的炎症通路,精准干预,就可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靶点是什么?
目前,临床上批准使用的银屑病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靶点主要是负责炎症信号介导的关键信号分子或酶,有酪氨酸激酶2(TYK2)和磷酸二酯酶-4(PDE-4)两种:
TYK2(酪氨酸激酶2):
● 负责介导IL-23、IL-12和I型IFN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的激酶,是IL-23/Th17轴(导致银屑病发生的关键炎症轴)中关键的信号分子。
● 可以把TYK2想象成一个开关:开关打开,信号畅通,IL-12就可以在下游形成TNF-α,IL-23在下游形成IL-17;如果把TYK2抑制住,就像关上开关,没信号了,下游的这些炎症因子就无法生成。
图片来源网络
PDE-4(磷酸二酯酶-4):
● 一种存在于免疫细胞内的代谢酶,会把可以控炎的环磷酸腺苷(cAMP)分解成会促炎的单磷酸腺苷(AMP)。
● 抑制PDE-4,就可以减少对cAMP的分解,进而控制炎症发生。
图片来源网络
使用小分子靶向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
就目前临床研究和使用经验来看,TYK2抑制剂和PDE-4抑制剂两类小分子靶向药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且都没有严重的、对于肝肾功能的影响,对于没有基础肝病或肾病的人群,理论上不需要相关检查。
但因为这两类药物的靶点不同,所以各自也都有需要注意的用药事项。比如:
● TYK2抑制剂:因为针对的是IL-23/Th17通路,所以和部分二代生物制剂类似,比如需提前做好结核筛查等。不良反应方面,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
● PDE-4抑制剂:不需要提前做结核筛查;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
银屑病口服药物不断出新,对银屑病患者有什么积极意义?
小分子靶向药的出现可以让本身比较青睐口服药物、或者不方便注射的患者也能接受前沿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而且,随着靶向药物品类的增多,医生的武器选择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可以帮助医生做更加精细化的疾病管理,实现更好的个体化治疗,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
韩宪伟 教授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博士后,中医学博士
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玉玺教授
沈阳市名中医
沈阳市科技局评审专家,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持辽宁省课题 2项,沈阳市课题 2 项,沈阳市卫健委课题 2项,并参与 4项省市级课题
-THE END-
1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