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服靶向药,这些干货了解一下

随着银屑病治疗步入精准时代,靶向治疗成为了不少银友关注的对象。很多人都对生物制剂有一定了解,但对口服靶向药还是一知半解。它跟生物制剂有什么区别?口服药是不是就意味着肝肾损伤?别着急,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一个个详聊。

科普嘉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伍洲炜教授

都是靶向疗法,口服靶向药与生物制剂有什么不同

●治疗思路:“大方向”一致

既然都是靶向疗法,口服靶向药和生物制剂的治疗大方向是一致的——瞄准炎症通路里的关键点位“定向狙击”,从而阻断炎症通路,控制疾病。

不过两者在靶点、制备方式方面的诸多区别,也给了这两类靶向疗法独特的“个性”。

●治疗靶点:口服靶向在细胞内“断电”,生物制剂在细胞外“拦截”

目前,生物制剂的靶点都是游离在细胞外的炎症因子(如:IL-17, IL-23, TNF-α),基本上都是通过中和这些炎症因子、不让它们参与到下游炎症反应中来发挥治疗作用。而口服靶向药的靶点是细胞内的“酶”。大家可以把酶想象成细胞里传递信号的开关。口服靶向药通过“关掉开关”,让信号不能继续传下去,这样下游的炎症反应也就无法进行。

现有的口服靶向药的靶点主要有TYK2和PDE-4这两种酶,其中:TYK2管得“精”,它直接介导了银屑病关键致病通路IL-23/Th17炎症轴,是导致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信号分子;PDE-4管得“宽”,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免疫细胞内。

●制备方式:口服“小分子”,注射“大分子”

生物制剂是大分子药物,需要皮下注射和冷藏保存;而口服靶向药是小分子药物,可以口服给药,且常温储存即可。除此以外,两者在免疫原性、洗脱期等方面也多有不同:

图片

口服靶向药对肝肾“友好“吗?

总体来说,就目前临床使用的2种口服靶向药物(TYK2抑制剂和PDE-4抑制剂)对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基本无影响。当然,任何药物在临床上都会有常见的不良反应或者用药注意事项,一定要谨遵医嘱治疗。

图片

不论是口服靶向药还是生物制剂,都不能随意“见好就收”

“好得差不多了,感觉可以停药了”相信这是不少银友的心声。但大家需要谨记:规范用药非常重要!不能随意“见好就收”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免疫介导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因此,严格依照说明书用药治疗对于长期维持病情稳定和实现最佳疗效至关重要。

如果一出现缓解就随意停药导致复发,可能又要重启整个治疗流程,费心,费时,还费钱。什么时候能减少药量?用药频次能不能降低?这些都是可以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讨论的。所以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还是要和自己的主治医生多多沟通。

-THE END-

1.氘可来昔替尼说明书(2023年10月18日版)2.阿普米司特说明书(2021年8月12日核准)

★封面:摄图网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