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银屑病的治疗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并基于这些靶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虽然治疗银屑病的新型靶向药物已有生物制剂(如IL-17、IL-23、IL-36)和小分子靶向口服药(如TYK2、PDE4)等,但研究人员/科学家从未停止脚步,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图源:摄图网
CAMK2G
近期,华北理工大学孙良丹教授团队揭示银屑病易感基因CAMK2G,其编码的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γ (CAMK2γ)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最新研究成果于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布,引发了国际上同行的关注。
在银屑病病理机制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孙良丹教授介绍道:“CAMK2G是银屑病易感基因,且CAMK2G编码的CAMK2γ是神经细胞发育和交感神经应对外界应激的关键调控蛋白。因此我们考虑CAMK2G是否通过刺激患者的精神应激来起到诱导银屑病发病的作用。通过了解其作用通路,或许能发现银屑病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本次研究的发现有望为银屑病治疗的外用药填补上选择空缺。孙良丹教授介绍道:“尽管目前银屑病的治疗选择有很多,但外用药还有很大的临床需求。针对CAMK2G这一新靶点或许能开发出效果良好的银屑病外用药,进一步提升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学界皮肤频道
IKBKB
2024年3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基因变异可能是引发银屑病的罪魁祸首。据研究人员称,如果这种突变的基因(称为IKBKB)有两个拷贝,银屑病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银屑病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希望这一发现能改善银屑病和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约翰·柯廷医学研究院(JCSMR)的卡迪内斯博士(Dr Cardinez)介绍:“通过使用小鼠模型,我们发现这种突变导致了一组被称为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功能异常。这些细胞通常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的看门人。然而,我们发现这种突变改变了这些细胞的功能,使它们促进炎症并加速疾病的发作。”
卡迪内斯博士表示:“研究表明,银屑病性关节炎诊断的延误与患者的更差的临床结果有关。因此,尽早发现和治疗这些免疫性疾病是改善健康结果的关键。通过更深入地了解IKBKB基因及其在促进这些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我们可能会离找到治愈方法更近一步,这将为更多的银屑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sciencedaily(科学日报)
看到这些信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步,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新药问世,为银屑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部分内容借助在线翻译,不恰之处请谅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