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6版)编写启动会在河北唐山成功召开

2025年4月25日,《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6版)编写启动会在河北唐山成功召开。来自全国40余位银屑病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新版指南的编写征程,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国银屑病诊疗体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

会议现场

自2018年首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问世以来,我国银屑病诊疗逐步实现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跨越。2023版指南发布后,国际生物制剂研发加速、国产创新药物接连上市、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涌现,推动银屑病治疗进入“精准化+共病管理”新时代。2026版指南的编写,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国际前沿进展的响应。

会上,大会主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学军教授强调:“2026版指南的编写,是回应临床需求的关键举措。随着国内外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创新疗法的广泛应用,银屑病治疗已进入精准化、个体化时代。新版指南需整合最新临床证据,优化治疗策略,同时关注共病管理及长期随访,为医生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图片张学军教授

本版指南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孙良丹教授随后对本版指南的编写工作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分工:一是回顾了2023版指南的编写过程和指南概况。二是介绍了本版指南的编写背景、编委遴选原则、编写要求和原则;三是介绍了目前临床上银屑病发病机制、疾病修饰、治疗目标等方面的新进展和证据;四是根据上一版指南的大纲进行了分工,原则上顾问不分配编写任务,上一版指南的编委仍然负责原来内容。

孙教授进一步指出,本版指南我们将重点关注更新三大方向:一是整合最新临床证据,尤其是国产药物和新型疗法的数据;二是强化共病管理,构建多学科协作路径;三是优化指南实用性,缩减相应内容,通过表格化、流程化设计提升临床可操作性。

图片

孙良丹教授

随后,指南编委老师们对本版指南的编写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提出在指南编写中首先出一个编写模板,以及编写的形式和字数、参考文献要求

二、建议增加药物诊疗中的临床证据等级及打分问题

三、各章节前后统一,避免重复

四、增加疾病修饰内容

五、增加生物抗体治疗对精神心理的影响和推荐等级

六、具有证据等级的新的国产药物和中药应当放入指南中

七、指南中表格、框架等优化

八、免疫漂移问题和肿瘤靶向药物诱发的银屑病诊疗

九、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纳入指南的标准

十、注重共病筛查和流程以及文献筛选和新的证据更新

郑敏教授指出,银屑病诊疗指南很重要,指南的质量关乎今后我国银屑病的诊疗,编写过程和方法参考国际指南,一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图片郑敏教授

此次启动会标志着我国银屑病诊疗进入规范化、精准化的新纪元。期待新版指南的全面实施,为数百万患者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也是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地的具体行动。

本次会议最后确定了本版指南的编写计划,拟2025年7月苏州独墅湖皮肤健康论坛期间召开指南初期讨论会、2025年10月深圳中国银屑病大会期间召开指南中期讨论会、2025年12月博鳌论坛期间召开指南定稿会。

图片合影留念

THE END

图文:朱正伟
来源:CPC2025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