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皮肤科医生,临沂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熊瑛教授是众多银屑病患者受益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从外用药到生物制剂,皮肤科医生的治疗‘武器’越来越多,相比过去受困于临床无好药可用,现在银屑病越来越‘好’治了。”
1
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打开网络搜索引擎,输入“银屑病”,词条琳琅满目,纷繁复杂,“银屑病痊愈”“银屑病根除”相关话题的点击率总是居高不下。
“对银屑病有正确的认识是规范治疗的前提,一定不能被各种错误的信息误导。” 熊瑛教授介绍,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具有一定家族遗传背景的免疫疾病要“根除”几乎不可能,当前只能让疾病长期缓解。
熊瑛教授认为,除关注银屑病本身问题,患者更应注意机体其他系统的状态。作为炎症性系统性疾病,银屑病和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眼科疾病、关节损伤、代谢性疾病等都息息相关,极易伴发。若仅单纯考虑治疗皮损,很有可能影响机体内在炎症而引起潜伏风险。
“相比皮损治疗,传递治疗信息更为重要。”熊瑛教授强调,要让患者明白,通过治疗只是暂时性缓解疾病,必须要明白生活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等将对疾病复发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必须关注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全方位评估自身状况并及时调整。
许多患者分享病情时常抱怨病情复发,皮损没能完全清除,对治疗并不满意,究其原因,熊瑛教授分析:“医患双方都有不足之处。”
其一,许多患者难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在皮肤稍缓解、症状稍减轻后就不愿继续治疗。按照指南,除口服药外,银屑病往往还需要维持治疗,比如皮肤上外涂药膏,甚至配合更复杂的治疗手段,而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很多年轻人仅可接受口服药物,这无法达到稳定控制银屑病的目的。熊瑛教授建议患者在症状好转后,应继续听从医嘱,长期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考虑停药。
其二,网络科技发展大量普及了医学知识,并助力了医学教育,但仍有少部分医师对银屑病认识不足,认为口服药外用药就可解决问题,未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需求。
而要改变现状,促进银屑病诊疗提升,达到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就需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三分治,七分养”,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医师治疗仅起到部分作用,患者配合更为关键,要保持规律作息,稳定情绪,避免免疫功能下降。同时,也要认识到银屑病发展的过程性,需要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进行慢病管理。
2
能控制住,能把握住
“困扰我多年的银屑病皮损彻底消失不见了,此刻我的心情既开心又放松,再也不用忍受异样的眼光了。”频频从患者那里收到好的反馈,让在银屑病领域辛勤深耕31年的熊瑛教授切身感受到银屑病诊疗领域的巨大发展变化。熊瑛教授说:“巨大的转变发生在2019年,这一年也被业内专家称为‘生物制剂的元年’ ”。
也是这一年,熊瑛教授第一次给患者使用了生物制剂,尽管已初步了解了生物制剂的原理和优势,但初次尝试,心里完全没底气,3周后,患者表示“30多年了,从没有睡得这么舒服过”的反馈传来,熊瑛教授倍感开心,“几十年风雨变迁,银屑病诊疗终于走到了能控制住、把握住的阶段,如此成就来自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针对性、靶向性、精确性,让临床医生手中的武器更加丰富的同时,也愈发自信。”
这三年,随着银屑病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其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医师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也有了相应提升,在传统治疗模式以外,充分了解了生物制剂,并根据患者需求在临床中恰当引入,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种类,采取新型治疗模式,帮助患者快速稳定病情,使银屑病PASI评分达到90乃至更高。当然,这也对皮肤科医生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强生物制剂临床应用指导,需及时更新知识,医患双方共同配合,以达到更佳更长期的疾病稳定状态。
3
破局而立,向新而生
几年的经验累积,也让熊瑛教授信心倍增,单纯按照指南来选择是否使用生物制剂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从医保角度考虑,必须达到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方可报销生物制剂使用费用。” 熊瑛教授说,银屑病不仅影响患者自身,对其家庭也影响不小。只要患者经济能力及身体条件能达到生物制剂应用要求,就建议患者积极治疗。
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深受银屑病困扰,在熊瑛教授建议使用生物制剂后心生疑虑:既然药物效果这么好,那是不是像肿瘤靶向药一般,副作用很大?风险很高?因而摇摆不定,不敢使用。熊瑛教授耐心向其解释依奇珠单抗(一款IL-17A抑制剂)作用原理,其只针对白介素-17A(IL-17A)靶点,该靶点位于免疫系统下游,风险性极小,获益相对更大。
这让患者重拾信心,尽管第一次使用时有轻微反应,但后期安全性愈发明显,两针之后皮损基本消退,患者心情从长期低沉变得愉快,在家里和丈夫孩子关系更融洽。因其体态偏胖,在后续随访过程中,熊瑛教授建议其适当拉长治疗周期,至今患者皮损基本实现了零复发。
“这两年进入医保的生物制剂越来越多了。” 熊瑛教授说,进入医保前,银屑病患者倘若想要使用生物制剂,花费三五万是常事,而如今费用大幅下降,其使用可及性大幅提高。就熊瑛教授所在的医院来说,目前银屑病住院患者生物制剂使用率可达60%~70%,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等基本可保障慢病医保,使用流程更为便捷高效。
“要让基层和农村的患者,也能用上生物制剂。”这是生物制剂进入中国之初,许多业内专家的共同心声,而在熊瑛教授看来,这样的愿望很快将成为现实。
“很多地县级医院,正以银屑病医联体模式开展规范诊疗,并广泛普及生物制剂。平日里,山东省银屑病规范化诊疗联盟中的专家教授会在各个地市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促进基层诊疗水平提升。临沂市人民医院如今被正式认证为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同时也是示范中心,患者就诊时将有信息专员负责资料收集、皮肤病损拍照留存,进行统一管理,便于复诊,专科医师从平台上对患者信息一览无余,可以随时掌握患者近期治疗动态。”作为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二批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评审专家,熊瑛教授对银屑病诊疗的未来,满怀信心。
她说,银屑病共病,如关节损伤致畸形等,如今几乎绝迹,这都要归功于生物制剂的良好作用。“从无能为力到完全有能力长期缓解、减少复发,尽管生物制剂在国内上市时间尚短,但我们相信,未来可期,银屑病患者诊疗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