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银屑病指南(美国银屑病基金会)

当银屑病出现在生殖器部位,很多人会陷入“难以启齿”的困境。但你知道吗?33%~63%的银屑病患者曾经历过生殖器银屑病[1]。这片敏感区域的病变不仅带来生理痛苦,更可能悄悄侵蚀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隐私部位银屑病的真相,帮你走出误区、科学应对。

图片
网络截图

生殖器银屑病的好发部位

●大腿与生殖器区域的褶皱处

●外阴、阴茎或阴囊

●臀部间沟;耻骨(生殖器上方皮肤)

●大腿内侧及上部

▲银屑病极少单独累及生殖器部位[2]。若您已确诊银屑病且发现生殖器区域出现症状,请及时就医。通常情况下,生殖器银屑病不会影响女性生殖器内部皮肤。若阴道出现不适,需及时咨询医生,因为这些症状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

累及生殖器区域的类型

银屑病分为5种类型:斑块状、反向型、点滴状、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其中,反向型银屑病和斑块状银屑病最容易累及生殖器区域。

●反向型银屑病

症状表现:皮肤呈现深红色或变色,表面光滑。在有色人种皮肤上,可能呈现紫色、棕色或比周围皮肤更深的颜色。

好发部位:腋下、生殖器区域、臀部间沟、臀部下方及乳房下方等皮肤褶皱处。

症状影响:可引起不适感、疼痛、剧烈瘙痒及皮肤皲裂,身体褶皱处的出汗和摩擦会加重病情。

●斑块状银屑病

症状表现:颜色因肤色而异,可为红色、粉红色、紫色或棕色,通常覆盖白色鳞屑 [3]。

好发部位:头皮、膝盖、肘部、躯干及生殖器区域,伴有疼痛和瘙痒感。

生殖器银屑病的治疗

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患者通常会先就诊于初级保健医生(PCP)或妇产科医生(OB-GYN)。但生殖器银屑病可能被误诊为性传播疾病、酵母菌感染等其他疾病,因此建议优先咨询皮肤科医生,以获得准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与医生沟通的建议

研究发现,50%的银屑病患者未向医生提及相关症状 [4]。以下是改善沟通的建议:

●如实描述症状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明确指出症状部位 —— 医生受过专业训练,会专注于疾病治疗而非部位本身。

●主动向医生提问,确保自己能理解医嘱。

●选择让自己感到舒适的医生(如女性患者选择女医生),还可请亲友陪同就诊。

治疗方案:生殖器银屑病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用药、光疗、口服系统药物、生物制剂和生物类似药。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史及对其他治疗的反应推荐方案。

注意事项:生殖器区域皮肤比其他部位更薄更敏感,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变薄或出现妊娠纹等副作用。若某种治疗效果不佳,请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生殖器银屑病的日常管理

缓解瘙痒

●治疗层面:有效控制病情是缓解瘙痒的根本方法。

●居家护理:

◎冷敷或使用凉毛巾敷患处;

◎频繁涂抹保湿剂;

◎将保湿剂冷藏后使用;

◎出汗后轻拍皮肤至干燥;

◎用温水(而非热水)洗澡,擦干后立即涂抹保湿剂;

◎避免抓挠——抓挠可能诱发 “同形反应”。

●非处方药选择:寻找含炉甘石、氢化可的松、樟脑、盐酸苯海拉明、苯佐卡因、薄荷脑等FDA批准止痒成分的产品。

减少摩擦

●每日用温和无香的清洁剂清洁患处,之后涂抹保湿剂;

●使用柔软的卫生纸;

●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如棉、麻、丝绸材质),避免紧身裤摩擦生殖器或大腿;

●穿裙子时可搭配防摩擦短裤,减少大腿间摩擦。

运动建议

●运动时出汗和摩擦可能加重症状,可尝试以下方法:

◎选择低摩擦运动;

穿吸湿排汗的运动服;

若大腿间摩擦严重,可使用不含滑石粉的婴儿爽身粉,或穿骑行短裤、覆盖大腿的泳衣(腿部套装)。

图片

银屑病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生理层面:研究显示,性行为可能引发疼痛或加重症状,导致患者性生活频率降低、性欲减退或回避亲密关系。[5]

心理层面:患者可能因自信受挫影响亲密关系,相比其他类型银屑病,生殖器银屑病患者在约会、亲密接触和裸露身体时更易感到不适。[5]

改善建议:通过有效治疗控制病情,并与伴侣坦诚沟通,可显著减轻相关困扰。

与伴侣沟通示例

●“你可能注意到我这里有一些发红和干燥的斑块,这是一种免疫系统引起的皮肤问题,但它并不传染,我想让你了解一下。”

●“我们之前聊过我的生殖器银屑病,现在它又痒又痛,今天可能不太适合做爱。我们可以聊聊其他不会加重症状的互动方式。”

●“银屑病可能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我之前肘部、腿部、眼皮上都有过,现在生殖器区域也受累了。通常它不会影响夫妻生活,但如果感到疼痛,我可能需要调整姿势。”

▲一些患者反馈,坦诚沟通有助于巩固亲密关系。

THE END

参考文献

[1] Meeuwis KAP, et al. J Dermatolog Treat. 2018;29(8):754-760.

[2] Ryan C,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5;72(6):978-983.

[3] Alexis AF, et al. J Clin Aesthet Dermatol. 2014;7(11):16-24.

[4] Beck KM, et al. Dermatol Ther (Heidelb). 2018;8(4):509-525.

[5] Yang EJ, et al. Psoriasis (Auckl). 2018;8:41-47.

封面:AI制图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