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嘉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伍洲炜教授
1.外用药物
当银友的皮损有限或仅局限于头皮时,外用药物治疗是首选。其中又分为激素类,非激素类和复方制剂1:
2.系统治疗
如果病情相对重,比如需要天天擦药才能保持头皮效果稳定,或者外用药疗效不太够,系统治疗或许是更有效的选择。除了传统的口服药物之外,近年来靶向疗法备受关注:
首先建议大家从科学洗发做起:
●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发产品,以避免加重对皮肤屏障的损伤
其次,关于很多女孩子都关心的烫发和染发的问题,建议银友应根据病情谨慎进行。如果近期正处于银屑病发展期,那么烫染发剂中的化学成分和高温定型过程就可能会对头皮产生刺激,从而加剧银屑病的症状。但如果银友此时正处于银屑病稳定期,那么在征询医师肯定后,美美地烫发染发也或无不可。
科普嘉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伍洲炜教授
掌跖银屑病是发生于手掌、脚掌底部的斑块性银屑病2。在临床中,患者皮肤表面往往会不断增厚、变硬,形成结痂或硬皮,有时还会出现皲裂或轻微发红。因此在诊断中常常会和湿疹、特别是角化过度性的湿疹发生混淆,造成误诊或漏诊。
掌跖银屑病的难治,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所处皮肤位置角质层较厚,药物难以渗透;二是这些部位日常需要接触的东西多,需要重点呵护。
坚持保护第一:
× 避免使用强刺激性的外用药(如水杨酸等),会对皮肤表面造成剥脱、伤害;
× 避免接触化学物品,如酒精和消毒液;
× 避免过度清洁、以及洗手液和肥皂等的过度使用;
√ 尽量选用滋润、单纯、没有添加剂的护手霜,对皮肤进行舒缓滋润,也有助于使银屑病皮损变薄。
掌跖银屑病治疗小贴士
依照个体化情况,综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实现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假使患者程度不重,可首先选择外用药物治疗:可以是轻度的角质剥脱剂维A酸,也可以选用卡泊三醇,或者是一些由两种以上外用药物构成的复方制剂。假如外用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好,还可以选择用光疗提升疗效。
如果患者皮损面积较大,光疗使用不方便或疗效不好,我们还可以采取系统治疗,包括传统免疫抑制剂、口服靶向药和注射的生物制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哪怕现在用的最前沿的药物(比如靶向疗法),手足部位的起效时间也要比身体的其他部分更为缓慢。一般临床上系统治疗需要在12-16周后评估疗效是否达标3,那么对于手掌脚底这些部分,可能要半年或者更久。这是很正常的。因此,大家只要看到皮损逐渐变薄、皮肤开裂缓解、皮肤纹路恢复正常等,这些说明治疗是有效的,不要着急,应该继续规范地长期坚持治疗。
科普嘉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聂舒
小腿位于人体的末梢部位,距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缓慢,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治疗药物的输送效率,导致治疗反应延迟或疾病持续4。此外,小腿部位的皮肤相对其他部位而言也更为肥厚,角质层较密,这可能使得外用药物难以渗透皮肤深层,以致疗效不显。
小腿部位银屑病治疗小贴士
随着科学的长足进步,我们已经拥有了外用药、光疗、系统治疗等多种手段,在这个背景下,需要考虑的是在综合评估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搭配5。
小腿部位银屑病护理小贴士
首选还是保护好我们的皮肤屏障。一方面可以通过涂抹保湿产品保持皮肤的湿润,减少水分流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对皮肤屏障的过度损耗。
当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同样至关重要,它是我们配合治疗、战胜疾病的长久动力和深层保障。
面对“顽固”的银屑病,科学的方法和耐心是我们的武器,希望银友们通过这次的科普能更加了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用科学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皮肤。
-THE END-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2.Gottlieb A,et al.J Am Acad Dermatol.2017 Jan;76(1):70-80.
3.EuroGuiDerm Guideline on the systemic treatment of Psoriasis vulgaris – Part 1: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recommendations. JEADV. 2020 Nov;34(11):2461-2498.
4.Lacarrubba F, et al. High capillary diameter in psoriatic plaques of the lower legs. Br J Dermatol,2020,182(4):1064-1065.
5.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6.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