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军 教授
反复发作是GPP的一大重要特点,不同的患者疾病发作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患者可能每年发作多次,也可能发作一次后间歇很久。有部分患者发生相关症状可能持续超过三个月。GPP发作时,约50%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一般住院时间在10-14天,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顾军教授介绍:“我国GPP患病率呈现‘双峰’分布,分别在0-3岁和30-39岁出现高发病率。GPP带来的‘反复无常’、‘缠缠绵绵’的病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体负担,其犹如定时炸弹一般随时可能发作,更是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社交,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焦虑和抑郁。因此,控制发作症状以及减少疾病再次发作,对GPP进行全病程管理至关重要。”
此前,对于GPP一直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医学界曾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环孢素、维甲酸等,虽有一定疗效,但总体疗效及安全性均不令人满意,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对GP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表明白介素-36(IL-36)信号通路与GPP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通过精准针对该通路进行疾病治疗,可以实现快速清除脓疱和皮损,还可以减少GPP的发作,填补了该疾病领域长期以来巨大的未被满足需求,这也标志着GPP正式进入全病程管理精准治疗时代。
顾军教授认为:“传统的治疗手段虽然对GPP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多,因此难以长期维持用药,从而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而频繁就医。目前创新靶向生物制剂佩索利单抗皮下注射制剂已进入临床,可长期使用以减少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的GPP发作。结合此前已获批的用于治疗成人GPP发作的静脉注射剂型,佩索利单抗为GPP患者带来了全周期的疾病管理方案。我们期待在创新药物的帮助下,GPP患者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享受更自在的人生。”
最后,顾军教授提醒,对GPP患者而言,除了接受系统性和长期的规范治疗,日常管理也应提高警惕:
●患者免疫系统水平和劳累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要注意不可过于劳累;
●其次,心情要保持愉悦,可以正常膳食,不需要过度忌口,但要尽量少抽烟、不喝酒。因为喝酒可促进血管扩张,刺激炎症反应加重;
●盛夏高温天气,GPP患者要避免暴晒,尽量减少因皮肤晒伤而带来的刺激。同时,注意穿着宽松衣物,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避免汗液及紧身衣物对皮肤的刺激。
-THE END-
3.Takeichi T, Akiyam M, Am J Clin Dermatol. 2020 21:227-236
4.《我国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调查:一项基于全国2012-2016年城镇医疗保险数据的估算》,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年会,2021年6月
5.Navarini AA, et al. European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henotypes of pustular psoriasis. JEADV. 2017;31:1792-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