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EP患者的占比并不高,但他们始终是我们银友中的一部分。今年,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推出了《红皮病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此共识结合我国的诊疗现状,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图源:摄图网
目前我国批准与银屑病治疗相关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是磷酸二酯酶 4(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和酪氨酸激酶(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两者适应证均为适合系统治疗或光疗的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由于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靶点和作用机制不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一定差异,故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酌情使用。
● 阿普米司特(apremilast):具有广泛抗炎作用,包括降低黏附分子表达,下调TNF⁃α、IL⁃17和 IL⁃23等细胞因子表达。虽然其治疗EP仅为个案报道,但考虑其安全性良好,Gioe等建议将其用于合并多种共病或无法配合定期监测的EP患者,Megna等则建议将其用于对其他治疗存在禁忌证的EP患者。
● 氘可来昔替尼(deucravacitinib):通过独特的“变构抑制”机制高选择性地靶向调控TYK2,从而抑制IL⁃12、IL⁃23和Ⅰ型IFN等关键致病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一项针对8例日本EP患者的 52周开放标签、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维持至52周。因此,氘可来昔替尼在日本获批用于成人EP。
★ 本文摘自《红皮病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具有任何指导性;如需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生。
扫码添加 互助小叮当
进群、交流、分享、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