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 主任医师、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经方学习者,赵炳南流派第三代传人。
陈维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首届北京中医医院“优秀青年中医师”。
刘昱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第五任管理员。
生槐花、土茯苓 各30克,粳米60克。将生槐花、土茯苓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半小时,去渣,取出汁液,再加入粳米煮成粥,放入适量红砂糖调匀便可食用。每日如此进食1次,10日为1个疗程。
生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肺、心、大肠经,可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脾经,可解毒除湿、利关节。
粳 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可顾护脾胃。
本方可清热凉血、利湿解毒。
生槐花30克,凌霄花30克,红花15克,粳米100克。前3味煎汁1000毫升,去渣取汁,与粳米一同煮粥服用,每日早、晚各一碗,连服1周。
生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肺、心、大肠经,可凉血清肝。
凌霄花:味辛、酸,性寒,归肝、心包经,可破瘀散寒、凉血祛风。
红 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粳 米:味甘,性温,可补中益气。
本方用于血瘀证。
生石膏18克,玉竹15克,百合15克,生地黄20克,粳米60克。先煎石膏、生地黄、玉竹,去渣取汁,再加入百合、粳米煮粥。粥成后用食盐调味。每日1剂,连用8-10剂。
生石膏:味辛、甘,微寒,归肺、胃经,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玉 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可养胃生津。
百 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生地黄:味甘、苦,性凉,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
粳 米:味甘,性温,可顾护脾胃。
本方可以养血滋阴。
①宜避风寒、尽量避免感冒(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消除感染性病灶),因为外感尤其咽部感染为白疕病复发及加重的重要因素;
②不宜食用牛羊肉及辛辣食物;
③保持充足的睡眠,消除精神创伤,解除思想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