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治疗进入靶向药时代,为什么专家还“力挺”老疗法?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2025年06月30日 11:01 

2025年6月25日-29日,第三十次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SD 2025)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年会在传承以往的经典学术内容基础上,优化了学术栏目,全方位体现皮肤科学规范诊治、前沿进展和未来趋势。

作为皮肤病患者,小编也在关注本届年会的报道,特别是关于银屑病一些消息。其中,一篇发表在“医学界皮肤频道”的文章《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时代,传统银屑病疗法为何仍不可或缺?》引起了小编的注意。

图片
AI制图

这篇文章报道了华北理工大学的孙良丹教授在年会上的一场“传统治疗在银屑病诊疗地位再认识” 的讲座,主要分享了传统治疗和新型治疗方式(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在银屑病治疗管理中的重要见解。根据这篇文章(传送门→),小编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新药虽好,却不是“万能钥匙”

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的出现是银屑病治疗的“里程碑”。通过治疗,许多患者实现了快速且显著的皮损清除。但孙良丹教授特别提醒:这些新药并非“神药”,它们也存在不良反应和应用局限。如:

●生物制剂:最常见不良反应是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甚至结核复发)、注射部位红肿瘙痒,还可能引发免疫抑制和免疫漂移等问题。

●小分子靶向药: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上呼吸道感染,还需关注血栓、肿瘤等潜在风险。

●经济压力:长期治疗的费用让不少患者难以负担,部分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治疗。

图片
二,传统药物,历经考验的“治疗基石”

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等传统口服药,虽已上市多年,却仍是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 “核心选手”,它们的优势实实在在:

●甲氨蝶呤(MTX):性价比之王

优势:价格低廉,作用机制明确,可作为初始治疗或与其他药物联用,尤其适合医疗资源有限地区的患者。

安全性:短期小剂量使用副作用可控,常见恶心、乏力等,停药后多可恢复。

环孢素:急性发作的 “救火队员”

优势:起效快,对红皮病型或关节型银屑病疗效显著,适合短期内快速控制病情。

注意事项:高血压、肾毒性是主要副作用,但短期使用风险较低。

阿维A:角化调节的“能手”

优势:无明显免疫抑制作用,对育龄期妇女以外人群适应性强,常作为联合治疗的辅助药物。

安全性:长期高剂量或或增加骨毒性,但停药后副作用多可逆,且无肿瘤风险。

这些药物历经数十年临床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目共睹,是基层医院乃至三甲医院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

图片
三、联合治疗:1+1>2 的智慧

临床研究证实,传统药物与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联合使用,能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让疗效 “更上一层楼”,既能省钱、还可减少副作用。

协同增效,攻克顽固皮损

案例1:司库奇尤单抗单独使用无法完全清除皮损时,联合阿维A最快4周即可实现皮损完全清除。

案例2: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12周和24周后,皮损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药治疗。

取长补短,覆盖“治疗盲区”

生物制剂治疗后,头皮、生殖器、下肢等部位容易残留皮损;而传统治疗对甲和掌跖部位疗效欠佳。联合使用可互补短板,比如生物制剂控制全身症状,传统药物针对性改善局部顽固皮损。

降低成本与风险

部分联合方案可减少生物制剂剂量,不仅降低治疗费用,还能降低毒副反应发生概率。

图片
我们或曾有过看到新药上市时的心动,也有过反复试错背后的疲惫。但截至现在,银屑病没有“斩草除根”的神药,只有“量体裁衣”的方案。正如孙良丹教授最后的总结:银屑病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其治疗选择需多方权衡、综合施策;既要关注疗效,也要注重安全;既要前沿创新,也要脚踏实地

作为患者,我们要知道:治疗不是一场盲目的 “赛跑”,而是需要科学规划与医患协作的 “持久战”。

THE END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