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欢迎访问银屑病病友互助网官网!

另类科普 | 如果用“大厂”视角来解读靶向治疗……

 
 

随着医学进步,近两年,靶向药物被大规模用于银屑病治疗,而且还在不断出新,比如小分子靶向药物就是这两年新出现的靶向疗法。但可能很多银友对于靶向治疗的原理或者专业解读还存在疑惑。

所以今天,除了专业的医生讲解,我们还将从一个另类且有趣的视角来解读银屑病和靶向治疗——

如果把你的免疫系统看成一条“大厂流水线”,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 期 科 普 嘉 宾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张振颖教授

 

 

 

 

银 屑 病 的 产 生

 

专家视角

 

 

  • 银屑病是免疫系统相关的、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因为先天遗传或后天外界刺激等原因发生紊乱,使得一些炎症因子过度产生,导致炎症,进而诱发银屑病。

 

  • 银屑病的核心致病通路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免疫通路中的IL-23/Th17轴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在银屑病发病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IL-23/Th17轴是银屑病核心致病通路

 

“大厂”视角

 

 

  • 我们的身体宛若一个职场。免疫细胞打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勤恳工作,维持着整个工厂的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

职务:市场情报员

工作:根据外部市场情报(如环境、免疫、基因等诱发因素)分泌I型干扰素

 

髓样树突细胞

(mDC)

职务:市场调度员

工作:诱导T细胞分化,在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活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Th17 细胞

职务:生产监理员
工作:分泌IL-17促炎症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职务:角质生产员

工作: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及皮肤炎症反应

 

  • 然而,面对外伤、情绪、压力、感染等内外部因素的不断施压,免疫细胞打工人凌乱了:上游的免疫细胞市场情报员(浆细胞样DC细胞)和市场调度员(髓样DC细胞)接连释放过量的“生产信号(炎症因子)”,让下游开启疯狂加班模式,导致下游的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多,形成银屑病。

 

 

 

 

不同类型的系统治疗

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专家视角

 

 

  • 银屑病传统的系统治疗是通过广泛抑制免疫细胞增殖来控制银屑病,类似“地毯式轰炸”,因此副作用较大。

  • 靶向药物采取的是“定点狙击”,针对的是那些经过基础研究证实、确认在疾病致病通路里发挥关键作用的靶点。所以治疗更加精准,安全性也会相对更好。

 

“大厂”视角

 

 

  • 面对凌乱的生产线,传统免疫抑制剂奉行“一刀切”的原则——为了减少量产,直接拉闸限电。虽然改善了堆积问题,但也会影响整个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比较广泛的副作用(部分药物可能出现肝功能损伤、甚至骨髓抑制作用),所以大部分不能长期使用。

传统免疫抑制剂

 

  • 靶向治疗的维修方案则是针对性地对“出错环节”进行修正,它们的思路是循着炎症通路找到一些关键环节点及其参与者(比如炎症因子或者关键的酶等)来精准干预,以阻断“生产信号”传递,起到治疗效果。因为“维修手法”不同,靶向治疗还可以分成大分子靶向药物(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口服药两大类。

生物制剂(大分子靶向药物)

 

小分子靶向口服药物

 

 

 

 

大分子靶向药和小分子靶向药

有何不同?

 

 

 

专家视角

 

 

  • 大家熟悉的生物制剂(如IL-17抑制剂,IL-23抑制剂,TNF-α抑制剂等)就属于大分子靶向药物,它们针对的都是关键的致病炎症因子

  • 小分子靶向药物是新一类的靶向疗法,目前用于临床的有TYK2抑制剂和PDE-4抑制剂两种,针对的TYK2和PDE-4都是细胞内负责炎症信号传导的酶

 

 

“大厂”视角

 

 

  • 大分子靶向药物身强力壮,他们在免疫细胞办公室外监督,看到IL-17、IL-23、TNF-α等“生产信号”就会进行武力拦截,不让这些信号到达下级部门。它的特点是威力强大,因为个头和动静大,有机会刺激免疫系统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即“免疫原性”或引发异常的免疫应答,出现疗效衰减或免疫漂移

大分子药物:身强力壮,细胞外拦截信号

 

  • 小分子靶向药物身量小巧,可以悄然钻进各免疫细胞的办公室,关停TYK2、PDE-4等传达生产信号的解密装置,从而阻断信号通路,帮助工厂重归平静。因为是直接进入细胞内工作,不太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警报(即通常不会产生“免疫原性”),所以特点就是稳健

小分子药物:身量小巧,

细胞内调节传导炎症信号的开关

 

 

 

新知识点补充:

TYK2和PDE-4又是什么?

 

TYK2(酪氨酸激酶2):

  • 它是负责介导IL-23、IL-12和I型IFN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的激酶,是IL-23/Th17轴中关键的信号分子。大家可以把TYK2想象成一个开关:开关打开,信号畅通,IL-12就可以在下游形成TNF-α,IL-23在下游形成IL-17;如果把TYK2抑制住,那就像关上开关,没信号了,下游的这些炎症因子就无法生成。所以从治疗思路上来说和二代生物制剂“一脉相承”。

图片来源网络

 

PDE-4(磷酸二酯酶-4):

  • 它是一种存在于免疫细胞内的代谢酶,会把可以控炎的环磷酸腺苷(cAMP)分解成会促炎的单磷酸腺苷(AMP)。所以临床上通过抑制PDE-4减少对cAMP的分解,进而控制炎症发生。

图片来源网络

 

靶向治疗的发展是近年来银屑病系统治疗领域的重要进步,不论是大分子靶向药物还是小分子靶向药物,都比过去的治疗手段有所进步,所以整体治疗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这对患者是一种利好。更多的治疗选择也可以让医生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需求,更加精细地用药,避免治疗不足或者过度治疗,更好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

 

▲ 本文章仅用于疾病科普,非推广用途,如若想了解更多医学专业知识,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张振颖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美国迈阿密大学、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访问学者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主任,顾问医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特聘专家

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免疫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生、深圳市高层次人才

 

 
 

-THE END-

1

 

往 期 回 顾

 

闲话银屑病诊疗“小”时代 | 哪些人可能适合小分子靶向疗法

闲话银屑病诊疗“小”时代 | 细说小分子靶向疗法

闲话银屑病诊疗“小”时代 | 靶向疗法里的“大”和“小”

闲话银屑病诊疗“小”时代 | 口服药就一定副作用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