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干预、强治疗”,把握银屑病治疗“黄金窗口期”——聚焦 EADV 2025作者: yxbadmin / 2025年9月24日 2025年9月17日-20日,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年会(EADV 2025)在巴黎隆重召开,这场盛会围绕银屑病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展开深度探讨。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从治疗策略革新、耐药难题破解到合并症管理等关键议题,为银屑病患者的治愈之路点亮了新的希望。 网络截图 早干预、强治疗 “早干预、强治疗”,这一创新治疗理念在大会上成为焦点。来自美国的Andrew Blauvelt博士提出,银屑病治疗应把握 “黄金窗口期”—— 在发病1年内启动治疗,此时疾病对治疗的应答率更高,实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的可能性也更大。而 “强治疗” 并非意味着盲目加大药量,而是采用比当前更积极、更精准的治疗手段对抗疾病。当 “早干预” 与 “强治疗” 相结合,能最大程度优化治疗效果。如今,随着靶向IL-17、IL-23的生物制剂不断发展,众多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已能实现皮肤完全清除或接近完全清除,这为 “早干预、强治疗” 策略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让人们看到了银屑病治疗从 “控制病情” 向 “追求治愈” 跨越的可能。 治疗抵抗 然而,在银屑病治疗中,“治疗抵抗”(用药无效或疗效衰减) 始终是临床实践中的一大难题。丹麦的Lone Skov博士在大会上指出,尽管IL-17和IL-23抑制剂为中重度银屑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部分患者甚至能维持数年的良好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无应答” 或 “初期有效后疗效衰减”的困境,更有患者即便尝试多种作用机制的治疗方案,病情依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类“治疗抵抗型患者” 的治疗需求亟待满足。值得庆幸的是,最新研究发现,一些因素可用于预测治疗应答情况,例如HLA-C*06:02这一基因标志物、初始治疗应答情况以及治疗后的药物浓度,或许能成为预测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未来,随着对血液和皮肤中临床标志物、基因标志物及免疫标志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有望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逐步破解治疗抵抗的难题。 END ★本文摘译自eadv 2025;内容仅供各位学习,不能作为任何指导性建议;封面:AI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