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物制剂的安全性,不做“笨小孩”!

对于生物制剂的疗效,相信不少病友都听说甚至经历过了。过去,价格是不少病友头疼的地方,而随着新医保的落地实施,生物制剂也变得更接地气,使得更多患者有机会可以用上。
为什么说生物制剂“靠谱”?
生物制剂的机制不一样。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只特异性针对某个/某些细胞因子发挥作用[1-2],可谓是“精准打击”。
加拿大银屑病患者协会进行的一项全国性在线调查研究显示,从不良反应的角度看,与非生物制剂相比,使用生物制剂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治疗满意比例高出22%[5]!
2021年美国皮肤病年会上刚发表的数据也可以看到,与使用传统治疗方案相比,使用白介素-17A(IL-17A)抑制剂的患者满意度在第18个月的时候上升了36.6%[6]。
其次,临床数据也显示生物制剂长期数据表明,安全性良好。
还有人会担心打生物制剂存在结核、乙肝等感染风险。目前文献显示,生物制剂的长期安全性总体数据良好,仅有部分TNF-α抑制剂使用者报告结核发生,非抗TNF-α生物制剂,如白介素类抑制剂导致的再激活风险很低或不存在[7],还是比较安全的。
以IL-17A抑制剂中的司库奇尤单抗为例,长期安全性良好[8],多项RCT及上市后监测数据显示尚无结核/乙肝再激活病例[9]。
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的长期数据同样表明安全性良好,无结核病例[10],也不增加总体严重感染风险[11]。
保障生物制剂安全性有妙招,记住以下两点就够啦
1. 规范使用流程,定期检查:
病友们在生物制剂使用前和使用时,一定要定期随访,并且根据医嘱完成相关检查项目[7]。
2.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 活动性结核患者禁用生物制剂,潜伏结核和非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前需基于预防性抗结核治疗[7]。
●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病毒高度复制(>104拷贝/mL)患者,不宜使用生物制剂;乙肝病毒轻度复制(103-104拷贝/mL)且肝功能正常者,打生物制剂前后,须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1]。
● 准妈妈们备孕前需遵医嘱停药一定的时间。如果妊娠期出现严重或不稳定病情,控制住病情是第一要义!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生物制剂[7]。
● 生物制剂治疗期间,不可接种活疫苗[7]。
参考文献